諾貝爾化學獎得主Tomas Lindahl教授做客海外名師大講堂
11月6日下午,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的Tomas Lindahl教授帶著題為《DNA的穩定性與修復》的講座來到浙江大學,與師生們分享他所做的核酸代謝領域中DNA損傷修復研究的過程與進展。
Tomas Lindahl教授1970年從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隨后在普林斯頓大學和洛克菲勒大學做博士后研究,1981年加入了現英國癌癥研究中心,目前任多家研究機構的學術顧問,為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2015年,Lindahl教授因參與“DNA修復機制研究”,與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兩位科學家共同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這個問題的研究從分子水平上繪制了細胞如何修復受損DNA并保護遺傳信息。他們的工作為活細胞的功能提供了基礎知識,例如用于開發新的癌癥治療手段。
每天我們的DNA被紫外線輻射,被自由基和其他致癌物質破壞,但即使沒有這樣的外部攻擊,DNA分子本身也是不穩定的。數千個細胞基因組的自發改變每天都在發生。此外,在細胞分裂過程中DNA復制時也會產生缺陷,這種過程每天在人體內發生數百萬次。
我們的遺傳物質不會分裂成完全的化學混亂狀態的原因是,有許多分子系統在不斷地監測和修復DNA。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三位做開拓工作的科學家,他們已經從詳細的分子層面繪制了這些修復系統中的幾種功能。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早期,科學家們認為DNA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分子,但是Tomas Lindahl證明DNA的衰變速度應該使地球上的生命不可能發展。這種洞察導致他發現了一種分子機器,堿基切除修復,它不斷地抵制著我們DNA的崩潰和瓦解。他首次發現修復內源性DNA損傷的DNA修復酶和機制,建立了依賴于三磷酸腺苷(ATP)的無細胞體系的核苷酸切除修復系統,發現了一種復雜化學性質穩定的DNA氧化損傷及其氧化修復機制,為表觀遺傳學的拓展提供了新的線索,發現哺乳動物細胞核內的兩個主要DNA特異性核酸外切酶TREX1和FEN1。
講座后,Lindahl教授回答了現場師生們的提問。他說,有時候“我們還不知道”對一個科學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回答,因為這說明我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知道這個問題的存在,接下來要做的是一步一步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當被問到他認為什么是獲得諾貝爾獎最重要的因素時,Lindahl教授說,就是提出那個別人都還沒有意識到的重要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并不明顯,否則一定會有很多人已經在研究了,比如一開始很少有人對外切酶感興趣,因為人們認為TREX1核苷酸外切酶不重要,但是后來它被發現尤其關乎人類疾病和健康,所以現在有很多人在研究它了,但是在大概十二三年的時間內關于它的研究是非常少的。當被問到對于基因治療的看法時,他認為DNA改造在被用于診斷和治療由基因變化引起的重大遺傳疾病時應該被允許,但是需要特別小心,而不能用于比如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這種方法能長出強壯的肌肉進而成為運動員這樣的情況。
本次講座是校慶120周年學術大師大講堂系列活動之一,同時為第八十三期海外名師大講堂,由動物科學學院院長汪以真教授主持。
(文 朱原之 / 攝影 馬宇丹)